NG体育2018年9月1日,山东省站在全省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,决定山东重工对中国重汽实施战略重组。三年多来,山东重工心无旁骛攻主业、大刀阔斧搞改革,激发全员干事创业激情,在全国同行业企业中树立了先进标杆。
12月9日,随着“国企改革看山东”主题采访活动的开展,采风团一行来到山东重工,看行业领军企业如何“硬核”诠释心无旁骛攻主业。
山东重工是山东省属大型工业装备跨国集团,全球员工15万人,业务涵盖动力系统、汽车业务、工程机械、智能物流、农业装备、海洋交通装备、后市场服务等七大板块,旗下拥有潍柴动力、中国重汽、陕汽重卡、雷沃、山推、德国凯傲等众多海内外知名品牌。
2020年,实现营业收入5034.4亿元,同比增长26.3%;利润总额217.5亿,同比增长18.1%;中国重汽整车突破50万辆,陕汽重卡突破18万辆,潍柴发动机突破100万台,法士特变速箱突破110万台,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。今年1-9月份,实现营业收入4080.6亿元,同比增长10.1%,实现利润总额182.9亿元,同比增长2.9%,继续保持着高质量发展态势。
能够交出这样漂亮的“成绩单”绝非偶然。当记者来到坐落于潍坊的潍柴动力,看到车间、展厅甚至食堂门口都十分显眼的文化标识牌——“不争第一就是在混”,已然明了山东重工对企业文化工作的重视。
“山东重工高质量发展的背后,最深刻的动力就是党建引领”。座谈环节,山东重工集团企业文化总监张正强在讲述企业改革成就时,率先提到了这一点。
他表示,山东重工重组后有了崭新的面貌,牢牢抓好党建工作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。今年以来,山东重工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,通过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研讨,各级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,解决员工“急、难、愁、盼”问题等形式,以党的领导凝聚起集团上下所有干部职工不断前行的澎湃动力。
造梦、追梦、圆梦的良性循环在山东重工已然成型,山东重工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,跨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,让梦想照进现实。
以潍柴为例,2002年提出要将潍柴发动机做成中国的“英特尔芯”;2007年首次提出要进入世界500强;2013年提出要打造百年潍柴,永葆基业长青;2017年提出要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强企;潍柴一步步造梦圆梦,实现了收入规模从十亿级、到百亿级、再到1000亿、2000亿的跨越。
“实现战略目标,必须要改革!”这是2018年年底,谭旭光首次以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身份站在该集团商务大会的主席台上时发出的声音。
彼时谭旭光曾说,抱残守缺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,干部能上不能下,员工能进不能出,工资能高不能低。所有国企都有“残”和“缺”,要完成向高质量转型,必须精准研究自己的“残”和“缺”。
瞄准了内部机制之弊,中国重汽以市场化改革为抓手,深化三项制度改革。在干部上下中,以实力排座次;在人员进出上,让需求做决定;在收入增减上,以业绩论英雄,取得了显著效果。
单以中国重汽的数据分析可知,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,中国重汽领导干部数量减少391人,降幅达到24.5%;80/90后干部占比达60.9%,一大批想干事、能干事的年轻骨干通过公开竞聘迅速走上领导岗位;2020年、2021年连续引进3800名高校毕业生,为企业持续高速发展奠定人才基础;通过薪酬体制改革,员工人均收入较2018年增长62%。
记者留意到,从今年起,山东重工在商用车行业率先实施科研项目“立军令状”和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中国重汽、潍柴集团共确定了29个军令状项目、120个揭榜挂帅项目,最高奖励达到2000万元,为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注入了新动能。
心无旁骛攻主业,这是谭旭光带领山东重工始终坚持的一件事。在山东重工重组中国重汽初期,谭旭光就曾对中国重汽“心无旁骛攻主业”提出过自己的理解——
我们要将中国重汽打造成为与戴姆勒、斯堪尼亚、奔驰、沃尔沃等国际化强企并驾齐驱的世界一流品牌。量不是标准,标准是别人认不认你这个品牌,当中国重汽卖到欧洲市场NG体育,和戴姆勒一样的时候,这才是世界一流品牌。将中国重汽打造成为中国重要的重、中、轻型全系列商用车研发制造基地NG体育,做强重型车,提速轻型车,围绕中国重汽品牌实现全系列商用车的战略转型。
如何将“心无旁骛攻主业”落到实处?中国重汽提出,既要做加法,更要做减法。在非主业、非战略业务退出过程中,该集团先后完成了以房地产、物业、医院为代表的非主业改制退出,为实现商用车主业的高质量高速发展奠定基础。在国企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上,“三供一业”、教育机构、医疗机构、退休人员社会化全部完成移交。
在改革健体、聚焦主业的同时,山东重工牢记创新是企业的立身之本,是企业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驱动力。
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,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。为尽快实现技术引领,掌控高端商用车核心竞争力,中国重汽不断强化自主正向研发能力建设,以市场为导向倒逼产品创新研发,让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同步,不断加快新产品上场速度NG体育,推出客户真正需求的产品,仅牵引车一项就细分出8大行业、23个场景,基本实现了商用车的“私人定制”。
同时,中国重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保障;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,连续大规模招才引智,人才队伍不断壮大,人才质量不断提升。数据显示,2020年,中国重汽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过30亿元,2021年预计达到50亿元,并明确未来5年仍将不断增加。山东重工集团科研人员2万余人,数量占比为全员的14%。
2020年,中国重汽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。1月17日,中国重汽25台无人驾驶电动集卡在天津港成功进行全球首次整船作业,为世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提供了“中国方案”,贡献出“中国智慧”。
同年9月16日,新一代“黄河”重卡高端物流牵引车隆重上市,产品各项性能全面实现国内引领,达到国际一流水平,0.4以下的风阻系数在全球量产重卡中达到最低。
11月30日,在经过不断提升优化后,汕德卡月产销突破10000辆,创造了连续8个月产销量翻番的新纪录,持续领跑中国高端重卡行业。
同时,豪沃TX、TH7产品经过全新技术研发升级相继上市,精准回应了市场和用户诉求,引领了商用车行业需求侧改革的新风潮。
2021年NG体育,豪沃MAX等车型的相继发布,进一步满足了卡车在细分市场的用车需求,引发购车热潮。
10月27日,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蜡车交付仪式在国家体育总局举行,由中国重汽集团研发承制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蜡车正式交付国家体育总局。中国重汽本次交付了黄河氢燃料电池牵引车、混合动力牵引车、挂车厢体三大主体结构以及汕德卡柴油设备单车,用于冬奥会冰雪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。其中,搭载潍柴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黄河雪蜡车在开发设计过程中申报了66项专利,是中国第一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雪蜡车,中国重汽以科技助力冬奥会,实现了雪蜡车“中国首创、世界领先、完全国产”。
成为全球领先、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化工业装备跨国集团,是山东重工的愿景。根据规划,山东重工将于2025年前实现1000亿美元收入,2030年前实现10000亿人民币收入NG体育。
正如谭旭光曾经讲过的,“整合山东汽车工业,打造汽车装备制造强省,我们重担在肩。开弓没有回头箭,山东重工集团永远在路上!”